三月进贤,春意正浓,细雨如丝,滋养着向家村的每方寸土。村头蔬菜大棚之内,一位银丝渐显却精神矍铄的老妪,躬身细察辣椒苗之茁壮。此人便是黄爱琴,向家村妇女主任,亦兼之网格管理能手,一位退休不离岗、继续发挥余热的老党员。言及学雷锋,她非空喊口号之辈,实乃躬身亲为之人,欲为乡亲谋福祉,其心志坚如磐石,其言辞温暖如风。
从鱼塘经营到规模管理,她是村民致富的“引路人”。黄爱琴家经营的鱼塘不大,却是村里人眼中的“致富样板”。去年初,村民李大哥因缺乏养殖经验,对投身养鱼产业心存顾虑。黄爱琴主动伸出援手,从鱼苗选育、水质调控到饲料投喂,手把手传授技术要领。“养鱼看似简单,其实门道很多。”黄爱琴一边示范投喂饲料,一边讲解,“水温要控制在20℃左右,溶氧量要充足,还得定期消毒。”她还把养殖笔记借给李大哥,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观察数据和经验总结。几个月后,李大哥的鱼塘初见成效,第一批鱼苗成活率超过90%。黄爱琴又帮他联系了县城的批发商,解决了销路问题。如今,李大哥的鱼塘年收入增加了近万元,逢人便夸:“黄大姐不仅是网格员,还是咱们的‘技术顾问’!”黄爱琴的鱼塘,成了村民们致富的“样板田”,亦成了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在她的引领带动下,村里已有5户人家开始养鱼,年增收总额超过5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
从乡贤大会到卫生基金,她是村庄美化的“策划师”。去年寒冬,向家村卫生状况一度成为村民们的“心头病”。黄爱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提议召开一次乡贤大会,动员在外发展的乡贤为村里卫生事业捐款。“乡贤是村里的宝贵资源,让他们心系家乡。”黄爱琴斩钉截铁地说。随后,她和其他村两委班子逐户走访,精心整理出一份乡贤名录,又亲自打电话邀请他们回乡共襄盛举。为了筹备大会,她连续加班一周,制作详细的卫生整治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大会当天,黄爱琴用一张张照片展示了村里的卫生现状,又用一组组数据说明了整治的紧迫性。“咱们向家村是大家共同的根,环境卫生搞不好,谁还愿意回到这个‘家’?”她动情地说。乡贤们被她的真诚打动,纷纷慷慨解囊,共筹得捐款4.5万元,其中一位乡贤更是当场表示:“黄大姐为村里操碎了心,咱们出点力是应该的!”有了这笔资金的支持,黄爱琴立即组织村民开展卫生整治行动。时至3月,向家村卫生状况焕然一新,村民们都说:“黄大姐不仅会‘化缘’,还会‘点石成金’,让咱们的村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从茶桌调解到百姓心间,她是基层治理的“润滑剂”。在向家村的“姐妹茶话调解角”,黄爱琴是村民们心中的“知心大姐”。这里没有冰冷的法律条文,只有热腾腾的香茗和温暖人心的话语。黄爱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耐心,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去年冬天,村里一对邻居因为宅基地问题闹得不可开交。黄爱琴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她没有急于介入调解,而是把双方请到调解角,亲手泡上一壶醇香的热茶。“远亲不如近邻,吵吵闹闹伤感情;有事坐下喝杯茶,和气生财万事兴。”黄爱琴用自编的顺口溜打破僵局。她一边听双方倾诉,一边记录要点,最后提出了一个既公平又合理的折中方案:双方各退一步,共同使用宅基地。“调解不是讲道理,而是讲感情。”黄爱琴说。她的耐心和智慧,最终让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如今,黄爱琴的调解笔记已经写满了3个厚厚的本子,记录着100多起纠纷的调解过程。
黄爱琴,她是千千万万基层女党员的缩影。她的故事,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她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璀璨绽放。三月春风轻拂过向家村,油菜花如海般绚烂盛开。黄爱琴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忙碌的身影,眼里满是期待。“等脯辣椒丰收了,咱们再办个‘脯辣椒节’,让更多人尝尝向家村的味道!”她的话音刚落,周围的妇女们纷纷笑了起来。这笑声,是春天的希望,也是乡村振兴的最美音符。
(南昌市统计局 南昌市进贤县池溪镇向家村驻村工作队 邓婉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