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青桃传媒

全国

王赤:建议推进空间天气保障能力建设 为太空资产保驾护航

青桃传媒·2025-03-10 16:14:43·阅读

王赤:建议推进空间天气保障能力建设 为太空资产保驾护航!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轨航天器数量已超过1000颗,位居世界第二。随着太空资产规模持续壮大,加强空间天气保障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建议推进空间天气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空间天气监测体系。

今年的建议重点在于加强空间天气保障能力。随着人类进入空间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利用空间的活动越来越多,空间天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方面,空间天气直接影响科技、国防等空间活动。例如,2024年5月,强烈的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导致罕见的极光现象出现在我国北方乃至京郊地区,并引发全球多地短波通信中断、天波超视距雷达探测能力下降以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失锁等问题。另一方面,灾害性空间天气严重威胁太空资产安全。据统计,约40%的航天故障是由空间天气造成的。2022年,一次中等空间天气事件导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38颗“星链”卫星提前坠入大气层报废。

为应对这些挑战,建议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建立国家层面的空间天气规划和行动计划。同时,推进空间天气保障能力建设,建设天地一体化的空间天气监测体系,强化对太阳到地球空间链锁变化物理过程的基础研究,加快发展数值模拟和人工智能等先进预报技术,提升空间天气预报业务的精度和服务能力。

近年来,提出的关于加速构建空间科学国际合作新发展格局和进一步优化我国卫星频率资源申请协调工作机制的建议,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子午工程(全称“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主要目标是揭示日地空间环境的变化规律,通过监测和预报空间天气事件,保障航天、通信、导航等高技术系统的安全运行,并为重大航天活动提供决策支持。2012年,“子午工程”一期建成,实现了我国地基空间环境监测从无到有的跨越发展。2019年,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在一期基础上新增16个观测台站,形成“一链、三网、四聚焦”架构,显著增强了空间环境监测能力。子午工程二期已完成建设并通过各专项验收,预计于2025年完成国家验收。目前,子午工程一期和二期已融合运行,连续获取空间环境观测数据,并对外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