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农历二月十五,民间也称为“二月半”,是旧时民间农历二月里非常重要的一天,民俗和讲究众多,承载了很多的对未来美好的祈盼和向往。
例如,在我国一些地方,视农历二月十五为“花朝节”“花神节”。也就是说,这天要给“百花过生日”有“花朝月夕”之称。
这种民间习俗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早在唐朝以前就已经开始流行了,源于我国古人对自然和农耕的崇拜。人们认为到了农历二月十五前后,气温回升较快,雨水渐多,自然界百花萌发,需祭拜花神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古代,一些农家人会从这天开始此时播种花木、采摘野菜(如荠菜等),称为“挑菜节”。还会制作花糕、百花粥,或用花瓣酿酒。
这个节日拿到现在来看,有些人肯定会说古人比较迷信和愚昧,尽弄一些这样的东西来糊弄人。其实,不是这样的,古人知道自然不可控,要采取一些行动来“妥协”与“安抚”,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丰饶、平安、家庭幸福的向往。
另外,农历二月十五还是“太上老君”的圣诞,一些道教宫观会在这天举行法会等活动来庆祝。在旧时,一些地方的道教信众会前往祈福、参拜,祈求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