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激荡百年风云,乡村见证伟大复兴。在党的奋斗历程中,“三农”工作和群众工作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两件重要法宝。近日印发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乡村基层干部作为村情民意的“瞭望塔”、党群沟通的“连心桥”,要苦练三种“基本功”,走好、走稳、走实农村群众路线。
情之所起,是“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思,练好调研基本功是前提。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看看乡村,乡村是我们人民最基本生活情况的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足迹从南到北、自西向东遍布贫困地区,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作风和身先士卒的担当。“其身正,不令而行。”乡村基层干部应当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秉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访遍辖区每一寸土地、每一户人家,仔细看群众的生活、认真听群众的声音、耐心答群众的问题,先群众之忧而忧,做到与群众“同频共振”“同心共情”。
心之所向,是“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蓝图,练好宣传基本功是关键。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乡风文明、生活富裕自古以来便是人民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当前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顺利实现,正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进,乡村基层干部应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将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原原本本传递到农村基层一线,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使“鱼水情”“血肉情”般的和谐党群关系在农村蔚然成风。
力之所及,是“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奉献,练好业务基本功是核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底子薄、欠账多,农村工作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杂乱无章。新官理旧账,是责任也是担当。乡村基层干部应当有“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的期许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觉悟,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俯得下身子、放得下面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大量精力用在群众关心的重要领域,优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重点问题,用积极的态度和扎实的行动获得群众的认可,凝聚党群合力,加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共同富裕。
(四川省绵竹市什地镇人民政府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