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青桃传媒

全国

以热忱浇灌天山脚下的知识之花——北京师范大学“新途教韵”实践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青桃传媒·2025-03-08 03:18:39·阅读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新疆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国家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指导方针,强化教育家精神的引领引领作用,“新途教韵”实践队前往新疆库尔勒市对六位不同发展阶段的优秀在职教师开展采访调研。

调研采用课堂教学观察、深度访谈等多元化研究方法,紧密围绕“师德事迹的记录与展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探讨”、“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三大核心议题,设计相关问卷,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校友张惟老师、骨干教师汪应林老师、优秀教育者熊立平老师、支教教师吴志强老师、教育领袖张文志校长和从教35年的李红老师,记录下他们经历的师德故事与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以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师德建设的深度思考与实践行动,共同绘制新时代教育的宏伟蓝图。

一、教育家精神在传承中弘扬

新疆教育家精神的传承,既体现在对前辈教育理念的继承,也通过教育帮扶等实践形式在代际间延续。汪老师在访谈中提到,其教育生涯深受指导老师魏健林和大教育家魏书生的影响。魏健林“日积月累、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以及魏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理念,成为他教学实践的重要基石。这种“师承”关系不仅传递了方法,更延续了教育者的责任与情怀。

教育帮扶项目则是教育家精神传承的集体实践。吴老师所在的华山中学团队,通过派驻教师、联合办学等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南疆偏远地区。他提到,许多支教教师克服家庭困难、恶劣环境,以“身体力行”感染当地师生,形成“一批带动一批”的良性循环。例如,若羌县中学在华山中学帮扶后,本科上线率从30%跃升至93.24%,这不仅是教育质量的提升,更是教育家精神扎根边疆的生动体现。

二、教育家精神随时代发展

新疆教育家精神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在政策引导与技术革新中不断焕发新活力。汪老师指出,新疆教育近年来逐步与全国接轨,如采用全国乙卷、实施“3+1+2”新课改模式,标志着教育标准化的提升。硬件设施的改善、信息化教学的普及,也让教育资源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熊老师结合支教经历谈到,南疆家庭的教育观念逐渐转变,从“重生存”转向“重发展”,这既是国家“文化润疆”政策的成果,也是社会进步的自然映射。

以热忱浇灌天山脚下的知识之花——北京师范大学“新途教韵”实践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教育帮扶的内涵也在时代中拓展。吴老师强调,帮扶不仅是“输血”,更需“造血”——通过培养当地教师队伍、优化教育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华山中学通过“送教+带教”模式,帮助南疆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形成“理念落地—技能提升—生态优化”的闭环。张老师提到,北师大等高校通过“优师计划”吸引师范生扎根新疆,并结合实际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为新疆教育注入新时代的人才活力。

三、教育家精神在个人历程中进步

教育家精神的践行,最终落脚于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坚守。熊老师分享道,在巴州二中从教多年,她始终秉持“因材施教”与“以心换心”的理念。面对少数民族学生语言障碍与家庭关爱的缺失,她通过生活关怀与分层教学,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她坦言:“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弥补心灵缺口。”这种从实践中提炼的智慧,成为其教育生涯的鲜明注脚。

张老师从北师大毕业生到骨干教师的蜕变,则展现了教育家精神在职业路径中的深化。她提到,初登讲台时的生涩与焦虑,通过“终身学习”与“扎根基层”逐渐化解。在管理岗位上,她将“全面育人”理念融入学校建设,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汪老师也强调,教育者需兼具专业素养与思想政治觉悟,尤其在多民族地区,教师的思想引领与文化融合能力至关重要。

教育家精神的进步,既是个人经验的积累,也是时代使命的回应。正如吴老师所言:“支教是教师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让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新疆这片热土上,每一位教育者的坚守与突破,都在书写教育家精神的时代篇章。

通过本次寒假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这些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卓越的教学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库尔勒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传授知识,更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从他们身上,实践队队员总结出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热爱教育、关爱学生、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北京师范大学 张星晨)

加载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