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青桃传媒

全国

为什么说女性领导力更符合未来?

青桃传媒·2025-03-08 19:36:57·阅读

2021年,纳斯达克为雅诗兰黛集团前CEO傅懿德( Freda)降半旗致哀,这一举措在商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傅懿德的职业生涯从保洁员起步,他的成就令人钦佩。然而,雅诗兰黛品牌的缔造者雅诗·兰黛(Estée )长达半世纪的商业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女性创业史研究的兴起,她的商业哲学和创业故事才得以被重新审视和解读。

不过如今,人们愈发意识到“女性领导力”的价值,甚至在科技浪潮汹涌的当下,人们开始提出女性领导力在未来商业和科技环境中更具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直观的商业数字中——《哈佛商业评论》曾刊载分析文章指出,女性高管比例较高的公司其股东回报率和利润率平均比同行高出25%以上。另外,女性因共情能力、韧性、细腻等特质,而演化出的协作型领导风格也是未来商业所需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曾预言:“时代的转变,正好符合女性的特质。”

时代的转变,正好符合女性的特质

在商业领域,女性力量正在逐渐崛起并受到更多关注。 在中国,近年来女性高管的占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女性CEO在上市公司的占比为 6.4%,财务总监的占比为 26.3%,中国女性在董事会的占比是 13.8%,都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贝恩与史宾沙联合发布的《定义“新型领导力” ——“她力量”带领企业穿越周期,行稳致远》报告指出,女性高管的共情与同理心,能够体会和认可团队付出、给予正向激励,关怀员工需求和成长价值,提供情绪价值并凝聚团队,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苏世民书院的双聘教授胡佳同样指出,女性的同理心和关怀心,能够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有意思的是,众多调研结果都显示,女性想要在职场上取得成功,并不需要让自己看起来像个“铁娘子”。尽管传统观念可能将领导力与男性特征联系起来,比如果断、任务导向等特质被视为领导力的典型表现。但实际上,领导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不应被认为地贴上性别的标签。女性的领导力的修炼,也绝非是对男性领导模式的简单模仿。真正的女性领导力应如德鲁克所言,在保持“自我”(self)相关领域优势的同时,发挥 “方圆兼顾”的能力——既有目标导向的果决(方),又有关注个体成长的包容(圆)以柔性的关系型领导重构组织凝聚力,用细节把控力提升执行效率,这才是未来商业生态需要的领导力进化方向。而关于女性领导力的讨论,也是关注如何通过消除性别偏见,释放更多女性的领导潜能。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男性也可以修炼女性领导力吗?尽管领导力是中性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男性可以向女性领导者学习,尝试吸收她们身上的优秀特质,完善自己的管理技能。比如同理心、关怀心和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度,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激励团队成员,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表现。胡佳教授也指出,领导力不应局限于某种性别特征,而是应该结合个人的优势和团队的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领导风格。

内外兼顾,修炼女性领导力

随着性别壁垒的消融,关于领导力的讨论正从"是否应具备性别特征"转向"如何释放多元潜能",女性领导力的发展也进入了更深刻的阶段——它不再停留于特质差异的论证,而是需要系统的方法论支撑。胡佳教授在新书《心性:女性管理者的 8 项自我修炼》中就提出了女性基于自身特质,进行领导力修炼的方法:

首先,需要建立自信与自我认知。 自信不仅来自于个人能力的认可,更在于对自我价值的深刻理解。通过自我反思和情绪意识,女性管理者可以识别并克服自我怀疑,也可以设定更清晰的个人和职业目标,不是追求社会期望的成功,而由自己定义目标与成长的路径。

接下来,发挥关怀心与同理心、培养果敢与决断力、培育创新与变革思维、提升韧性等都可以帮助女性修炼“方圆兼顾”的领导力。

在向内修炼之外,建立支持网络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与同事、导师和行业专家建立联系,女性可以获得职业发展中的指导,也可以在面对挑战时获得情感支持,以更好地应对职场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和社会组织展开相关行动,比如联合国的 “She Can” 项目,通过专注于培养年轻女性的领导才能,助力她们实现职业理想。部分企业也在积极营造性别平等文化,通过培训、宣传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性别平等认知,减少隐性偏见影响。

在助力女性领导力发展方面,社会层面的协同支持同样关键。 胡佳就提到,提升各领域女性榜样曝光度至关重要,通过广泛展示女科学家、女工程师等优秀女性事迹,能够有效拓宽年轻一代的职业视野,让众多女性清晰了解自身职业的发展潜能与多元路径。同时,政策支持女性创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应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女性创业者提供资源与支持,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这不仅有助于女性在经济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与经济价值。

领导力的终极目标并非仅仅是管理职位的晋升,更在于正面影响更多人,推动社会进步。高层女性管理者、各行业女性榜样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能够让性别平等成为“常态化”。当越来越多的女性在领导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当女性领导者不再需要模仿男性权威符号,而是以自洽的姿态引领创新,商业文明的进化将真正迈向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

刘玥、薛纯 | 文

刘玥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中心策划总监

薛纯是《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中心策划经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HBR-China,36氪经授权发布。

加载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