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自实施以来,已成为改进党风政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在乡镇基层,落实八项规定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关键举措。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八项规定在乡镇基层的扎根落实仍面临着挑战。
强化组织保障,构建制度框架。乡镇要落实八项规定,要强化组织保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农村发展中的战斗要塞,是党执政建设的地基,也是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乡村要发展,组织是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必须把组织工作抓实抓好、把党管农村要求落到实处,发挥基层党组织“火车头”作用。要注重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持续开展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治,有序有力、精准施策,让党支部都硬起来、强起来,有效组织群众,积极依靠群众,广泛动员群众,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聚焦作风转变,破除形式主义。八项规定中提到精简会议、精简活动,形式主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障碍。大量无意义的会议、繁琐的材料上报,以及“为了做而做”的工作形式,不仅浪费了基层干部的宝贵时间和精力,也影响了基层治理的实际效果。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破除基层形式主义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要打破形式主义的桎梏,让政策执行回归本源,切实回应群众关切,将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提升基层工作的效率,才能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群众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注重民生导向,提升群众获得感。落实八项规定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群众、改善民生。而乡镇是政策措施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线”。乡镇的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要做好乡镇工作,必须以身入局、放下架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大兴实事求是的正风,到问题最多的地方去,到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从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基层的施策治理中查短板、找不足。同时,党员干部要带着真挚感情引导群众说真话、讲实情,认真研究和吸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真正把情况摸清摸透,形成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如此,便能真正增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党和政府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八项规定便能在乡镇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