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扎根一线的乡镇干部,我们既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感知党风政风的“第一窗口”,更需以“三个坚定”为行动纲领,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基层沃土上书写作风建设的新篇章。
坚定理想信念,铸牢“精神之钙”,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当前,乡科级及以下干部违反八项规定问题占比较高,折射出少数干部思想“总开关”松动、宗旨意识淡化。基层干部须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必修课,通过“三会一课”、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学细悟,常补精神之“钙”。同时,以党纪法规为“标尺”,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融入日常教育,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干部从思想根源划清公与私的界限、权与责的边界,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坚定为民情怀,厚植“鱼水之情”,校准作风建设的价值坐标。中央八项规定的核心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但基层仍存在一些“填表式帮扶”“层层加码考核”等形式主义顽疾,消耗干部精力、透支群众信任。广大基层干部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确保政策制定“接地气”、问题解决“有温度”。通过“住勤驻班”制度推动干部由“走读生”转为“服务员”,利用夜间开展“民情夜访”,把群众“问题清单”转化为干部“履职清单”。同时,深化基层减负,精简会议文件,严控督查考核,让干部从“痕迹管理”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实事中。
坚定正风肃纪,绷紧“纪律之弦”,筑牢作风建设的制度屏障。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重在制度约束。针对基层“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如公款吃喝转入农家乐、电子红包“隔空送礼”等,要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群众代表”双重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强化纪律刚性,对顶风违纪问题“零容忍”,通过“一案一警示”专题会、家风助廉等活动,推动干部从“不敢腐”向“不想腐”深化。同时,压实主体责任,将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纳入干部考核,突出对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的纪律教育,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震慑效应。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过硬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