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的问题早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当你没有直面数据的时候,或许感受还不那么深刻。
202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突破22%,这个数字快要比美国人加起来还要多。
上海的数据则更加突出,较2010年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自15.1%大幅提高至23.4%。
图源:上海发布
也就是说,在上海5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老年人,这个数据迫使政策、行业做出转向,而最先做出改变的,就是家庭和社区层面。
但现实中,许多改造却陷入了误区。要么是对老年人需求关注不足,放养式养老。要么就是将他们彻底隔离开来,让他们被迫接受已经不再年轻的事实。
那么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几代人都满意适老化改造,能让他们依旧和谐地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呢。
让我真正关注到这件事,是因为之前去看一个改善楼盘的时候。争吵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看着平时八面玲珑的销售也有些手足无措,让我更想到跟前去听一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小两口带着孩子来看盘,妻子嫌弃玄关处的扶手占地方又不好看,丈夫却担心如果没有这看似多余的东西,年逾古稀的父母连换鞋起身都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这原本是开发商顺应“银发经济”大潮准备好的小巧思,却成了夫妻俩争吵的矛盾中心。
我当时就在想,真正讨巧、让几代人都满意的适老化改造,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这场博弈的破局点,在于“润物细无声”这几个字。
看过几个成功样本之后,我发现真正好用的适老化改造变得越来越年轻了。
01
年轻化的适老改造,就是既尊重老年人又不影响年轻人。
老龄化日益严重,面对越来越多的养老责任,目前的养老资源显然是不足的,几代共居的居家养老模式依旧是主流。
老年人要方便,年轻人要好看。
但只要一提适老化,年轻人就想到医院里的白扶手,谁愿意家里像个病房。
室内设计师朋友笑我太“老土”,他告诉我,“不用看家装公司的样板间,看看北京政府网站的新闻就知道真相”。
果不其然out of style的竟是我自己。
极简风的装修不细看还以为是宜家新品,根本没人发现这是适老化装修样板间。
年轻化的审美,是适老改造迈出的一大步。
图源:搜狐号 @ 适老化改造公司
金属色的可收纳扶手同时也能起到置物架的功能。
图源:麦塔科技公众号
与装修风格浑然一体的配色,适老化设施的存在显得没有那么突兀,反而显得更加时尚了,这也让适老改造不再因审美缺位而被年轻人置喙。
除了审美之外,在功能角度也变得越来越年轻化。
以往如果要照顾到行动不便老人的照镜需求,往往需要将浴室镜安放的比较低。年轻人要想照镜子,要么就得弯着腰,要么干脆放弃这项需求算了。
而如今的设计,浴室镜只调整了5°,却让坐轮椅的老人也能够看到镜中的自己,年轻人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甚至这个角度照去,还更显瘦了。
倾斜5°的浴室镜设计
区区5°的小巧思发生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往下一看洗手台更有乾坤。
浴室柜相较于以往的设计,向内凹入了一段距离。这几十厘米的让渡就可以为轮椅提供一点空间,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洗漱自理。
消隐化的处理还被应用于更多细枝末节的地方,这也让适老改造真正的融入了生活当中。
藏在房间一角的这个小物件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毫米波雷达”。顺着这个名字一搜索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跌倒传感器”。
图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
这个小玩意的精妙之处它能够有效监测老年人的身体姿态,是否摔倒,是否正常起床,却没有常规监测设备的摄像头。
这看似不起眼的改变,却充分照顾到了全家每一个人的隐私,让养老不再以付出尊严为前提。
隐形化的适老改造出现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藏在床头柜里的空气净化器。
图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
边缘凸起的柜子也让难看的扶手成功隐形化了。
隐形扶手
这些设计的精巧用心,全都是以不改变家本身的宜居属性而存在的。
家没有变成医院。
当然,这一切的巧思不仅让年轻人的利益不被让渡,还建立老年人的自信心,避免一些暗示老年人身体机制衰退的设计,摒弃传统的养老院设施,认认真真地去做减法。
这是从生理照顾到心理照顾的重大变革,更是年轻化适老改造的重要举措。
02
更深层次的改造在公共空间,怎么让这些区域“年轻”起来,成了新的议题。
不让老人感受到被抛弃,永远是适老化改造的终极目标。
居家养老之外,为老人生活增色的方式还有很多,变革来自于公共空间。
两会时提到的“一老一小”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选择式的演化。
还没有把“适老化”、“一老一小”提上议程的时候,上海这个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城市,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第一体现在社区内部。古色古香的亭廊和色彩丰富的儿童活动设施相得益彰,比适老改造更早的注意到了老年人与儿童共享空间的问题。
佳虹小区公共活动区域
距离上有隔离,视线上全贯通,又照顾到了老年人的“遛娃需求”,又让整个空间被更加充分的利用起来。
高端社区也重视到了这一点,放弃了过往三代人各有各的活动区域的刻板设计。
金鼎首府通过地形高差将老幼活动区域很好的融合与划分,阶梯之上则是成年人健身区域,铺装和阶梯很好的区分开了两块活动区。
金鼎首府公共活动区域
这并非是强行将几代人硬绑在一起,而是基于他们的生活习惯与需求的自然选择。
无心插柳却成为了社区的“附加值”,业主不需要再拖家带口的开七座商务车前往更远的城市公园,只需要在小区里就能满足父母和孩子的集体需求。
第二是渗透进社区配套的服务空间里。
社区活动中心一改往日“吉祥物”的模样,在“一老一小”领域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左边是宝宝屋,右边是水吧,有内容分隔却不割裂的空间体验,真正做到了全龄共享的公共空间,就是可以把几代人的活动区域和谐的放在一起,孩子玩耍,老人休息,达到真正的和谐共生。
还有上海遍布各区的长者食堂,已经自2007年开始,延伸至上海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说家庭适老化改造,是年轻人为老年人让渡了空间,那么长者食堂的出现,却是切实惠及年轻人的重要一环。
说是食堂,装修却一点不显老派,菜色每天更新,配料干净用材实在,不仅是老年人,受够了外卖的年轻人也忍不住进来“改善生活”。
长者食堂内景
第三在城市公共空间里,年轻化的改造同步进行。
社区之外的空间也被高效利用起来,年轻化的设计意味着空间被释放,被激活,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共空间资源。
高行街道将桥下灰空间改造为适用于幼儿、年轻人、老年人三代都可以使用的活动空间。
图源: 高行发布
同时满足了三代人的使用需求,实现了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无独有偶,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花照壁社区打造全龄友好的公共空间,也同时兼顾儿童和老年人需求。
慢行步道串联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幼儿园、居民院落等空间,增设了健身、营养厨房、手工坊等助老适老服务,让老年人休憩健身的同时,实现空间共享式“遛娃”。
图源:知乎城市-四川
03
除此之外,适老化改造的成本也在逐渐降低,政府补贴逐渐扩大影响面。
适老化改造难于推进,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时间,二是钱。
事实上自适老化改造推行开始,这几年政府补贴一直在扩大范围,从本市户籍到不限制户籍,从仅对四类老年人家庭给予补贴到不限制条件的全域老年人补贴。
数据总结自随申办APP
2025年新的国补政策,也将居家适老化产品纳入补贴范畴,最高可补贴至30%。松下、海尔等诸多大品牌也参与到适老化国补的品牌的活动中来。
花小钱、办大事,四两拨千斤的改造方式解决了大难题。
随申办APP
补贴扩幅之下,适老化改造申请难度也大大降低,只需要线上申请即可获得上门服务,依据实际需求“一户一案”制定改造方案。
随申办官方网站
事实上除了补贴之外,购物网站平台上关于适老化产品也层出不穷,价格大多平易近人。
线上购物平台
部分商品开具发票之后,还可以获得“国补”、“市补”等补贴。
甚至于在购房这种人生大事之上,也有专门的老年人购房福利。养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不再是繁重的负担。
甚至诸如小夜灯、防滑垫这样低成本的小物件,虽然不起眼,也能在提升幸福感和安全感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一场政府兜底、市场让利、居民减负的适老化改造正在潜移默化的深入每一户多代家庭当中。
成本可控的改造更让养老不再成为年轻人的负担,不再成为家庭养老矛盾的起源,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同时,提升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04
在银发经济浪潮已经势不可挡的今天,在老年人为体验付费的同时,自然也要为他们的生活舒适度多考虑一些。
那么无论是时尚简约的装修,还是高科技的净化或监控设备,又或是“一老一小”共同活动的公共空间,无一不是在生理之外的心理看顾。
适老化改造的可执行性也在多年的探索当中稳步上升。在家,适老化装修隐形又实用;在外,公共活动空间扩容又共融。
多项福利补贴支撑起适老化改造进程的每一步路,适老化住宅、适老化社区的答案不再是医院风与北欧风的极限二选一,而是让几代人在同一空间里,找到被尊重的证据。
年轻化的适老改造,本就应该像是wifi一样悄无声息的存在,这一场成本可控的居住改造,没有砸墙拆屋的红名,只有桌边柜上轻轻高起的一道隐形扶手,只有浴室镜区区5°的倾斜角度。
原本最好的设计,就该是让所有人都忘记设计的痕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作者:灯央,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