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青桃传媒

全国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青桃传媒·2025-03-10 09:23:38·阅读

宇哥带你读原著,一起来看由白鹿,欧豪,胡军,李乃文,童蕾,翟子路,高至霆,李宛妲等主演的热播电视剧《北上》解析第二回。

看原著,更深入。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楔子

在剧版《北上》的开局,有这样一段黑白影像:讲的是一个外国人坐在吊篮里,被挂在城墙半空,上不去,也下不来。城墙上的卫兵出尔反尔,要加钱才把那个外国人拉上去。

可这个外国人非但不愿意,还觉得这样吊在半空挺好的,能够看到不一样的无锡城。

等到天色渐暗,看热闹的都要回家吃饭了,这个外国人才开始着急了,向城下的人们借钱。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刚开始外国人用的意大利语,见大家听不懂,又转用英语,最后想起了他以前的翻译李赞奇教他的几个汉语读音,其中就有一个“钱”字。

为了表示要5文钱,这个外国人就对人们一连说了5个“钱”字,就像是要打劫一样,将人们都吓跑了。

直到城下来了一个书生模样的,穿长衫的瘦长男人,对着上面说了一个“OK”,这才将这个外国人从半空中解救了出来。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从徐则臣《北上》原著中,我们可以知道:那个外国人是意大利人,叫保罗·迪马克,因为崇拜马克·波罗,所以自称小波罗。

救小波罗的中年男人名叫谢平遥(谢望和的高祖),是小波罗的前翻译李赞奇推荐给小波罗的新翻译。不过谢平遥的专业并不是意大利语,而是英语。

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讲小波罗的“贵人”:谢平遥及其谢家后人的故事,相信看完之后,你一定会大有收获。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谢平遥的职场故事

谢平遥与李赞奇结识是在江南制造总局下属的翻译馆,李赞奇是意大利语专业,与英语专业的谢平遥也只有在下班的时候混在一起。

两人经常在一起喝酒,喝大了难免就会热血上头,畅谈国事。

作为热血青年的谢平遥会经常向李赞奇问意大利的事情,还曾向同事们宣告: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应该去寻访救国图存之道,而非躲在书斋日日消磨时光。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果然,突然有一天,李赞奇就发现谢平遥不见了。一通打听之下,才得知谢平遥去了漕运总督府当翻译。

当时的漕运是大事,而大事往往又少不了外国人干预。于是乎,在漕运总督府与李鸿章打了招呼后,江南制造总局就立即行动,要找一个英语专业的译员去漕运总督府当差。

虽然翻译馆不是肥差,但江河日下的漕运总督府更不是美差,所以只有谢平遥一个人主动站了出来。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翻译馆上司对谢平遥很是器重,一杯凉茶都端热了,都没有改变谢平遥想要“干点实事”的决定。就这样,谢平遥从繁华的大上海到了苏北小城。

刚开始那几年,谢平遥还觉得很庆幸,来对了地方:毕竟运河太长了,不像港口码头,洋人们即便是想占,也不可能占全,还是能塞点自己的东西的。

工作时,谢平遥比他的长官还急,长官说得不到位的地方,他用英语补足。洋人们说得委婉的地方,他则翻译得非常彻底。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这样一来,虽然谢平遥的翻译会让双方的交流很通畅,但由此也会让衙门的大人和洋人经常发火。对此,谢平遥在给李赞奇的信中,多有提及。

两人还因为翻译应该“直译”还是“意译”产生过辩论,李赞奇认为应该直译,谢平遥则不同意,还写了长信与其理论。

其实李赞奇是怕谢平遥会因此丢掉饭碗,果然没有多久后,谢平遥就被调到了漕运总督衙门下属的,最大的造船厂。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到了这个时候,漕运衙门都快被判死刑了,造船厂更是早就没有造船了。

谢平遥在这里浑浑噩噩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听到从京城传来的消息:有个叫康有为的,发起了一个千人联名上书的运动。

又过了三年,谢平遥得知京城果然是变法了,就是康有为带头的。他非常兴奋,想要去京城看看。可还没有等谢平遥成行,变法就失败了,谢平遥还为成了通缉犯的康有为担心了一阵。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再后来,谢平遥在运河发现有灾民成群结队的南下,他这才知道这个天下又出大事了。

华北旱灾,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见到洋人就杀,随后八国联军入京,皇太后和皇帝出逃,紧接着义和团又被清政府镇压。由于当时的谢平遥在清江浦当差,所以等到他得到这些消息,就已经不是新闻了。

1901年春,李赞奇接连给谢平遥发了三封电报,谢平遥与妻子商量后,决定同意接替腿部受伤的李赞奇,向造船厂递交了辞呈,去给小波罗当随身翻译。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谢平遥给小波罗当翻译

剧中开头那一幕,是小波罗见谢平遥的第一面,但不是谢平遥第一次见到小波罗。

因为谢平遥这天上午到无锡,中午就在一家面馆,见到了一个外国人头上戴着一根假辫子,学着旁边中国男人的样子,一只脚踩在长条凳上,呼噜呼噜地吃着放了许多辣椒的汤面。

下午时,谢平遥在茶馆又遇到了这个外国人摇头晃脑地品茶,还在喝完茶后,一片又一片的数茶叶,就好像是在演戏一样。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再后来,等谢平遥走到城墙下时,经过确认,谢平遥知道了他此前两次遇到的那个外国人,也就是此时正半挂在城墙的这个外国人,就是他的雇主:小波罗。

在见多了外国人的谢平遥眼中,他发现这个小波罗的确与李赞奇信中说的一样:小波罗与别的洋人很不一样,特别是对于中国美食情有独钟。

隔天,谢平遥就坐上了小波罗从杭州租的一条船,开始往常州方向前进。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船上除了谢平遥和小波罗,还有4个人:船老大老夏(推测是剧中夏凤华的高祖)以及他的两个徒弟,还有一个厨师兼挑夫的邵常来(邵星池的高祖)。

虽然谢平遥不会意大利语,但小波罗找谢平遥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

因为小波罗此行有两个目的:除了寻找自己当兵的弟弟费德尔之外,就是要考察曾在马克·波罗笔下浓墨重彩的京杭大运河,而谢平遥此前就职于漕运总督衙门,算是运河方面的百科全书。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说实话,谢平遥挺感谢李赞奇给他牵线搭桥,提供这样一个工作机会,让他能够走遍整条运河。

虽然他此前接待过好多批研究运河的专家,但都只是考察了局部,近的就是看清江闸,洪泽湖的防洪大堤,最远也只到了扬州的邵伯闸。

而且那些公派考察的外国专家基本就是打着考察的幌子游山玩水,寻欢作乐,与实实在在研究记录的小波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小波罗有一个牛皮封面的本子,对运河有了新发现和新想法,就会随时进行相关的记录。

当然,做运河田野调查的时候,是离不开谢平遥这个翻译的。很多中英文词汇的转换,会让小波罗晕头转向,这时就需要谢平遥在关键时候帮一把。

与小波罗在一起待久了,谢平遥也慢慢发现尽管小波罗无比热爱中国的文化,但欧洲人的傲慢也会不时的显露出来。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就小波罗而言,他选择这个时候考察大运河,而且是从南到北,是个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这一路北上,那离义和团的腹地越来越近,这也就预示着风险会加倍。

谢平遥很是担心小波罗的安全,但小波罗本人倒是很乐观,他就想知道大清国对他到底是不是真友好。

一路上,谢平遥的翻译秉承了他一贯“意译”的风格,这倒是让小波罗少了很多的麻烦。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谢平遥被老夏骗了

闲暇时间,谢平遥喜欢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对于定庵先生的处境感同身受。

途中遇到美丽的风景,小波罗会拿出他的柯达相机拍照,船上除了小波罗和谢平遥,其他人都是第一次照相,还担心照相机那玩意儿会把人的魂勾出来。

船一路离开常州,过镇江,小波罗本来想去镇江城里逛一圈,但船老大老夏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趁着小波罗等人睡着了,就直接划了过去。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老夏之所以这样做,是怕与“漕帮”发生冲突,毕竟他船上拉的是外国人。对于老夏的担心,谢平遥太清楚了,因为漕帮就发自清江浦。在漕运总督衙门当翻译的时候,平日里对漕帮的事迹那是耳熟能详。

早些年,漕帮在运河的确做了一些好事,到后来,就慢慢成了带黑帮性质的社会组织,官方都管不了,不好管。

以至于到末期,只要出来干坏事的人,都说自己是漕帮的。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到了扬州城,小波罗和谢平遥先去了刻书局,后去逛了教坊司。

谢平遥在刻书局给自己挑了一块康有为的雕版作品,到了教坊司,他无法接受两个初次谋面的人坦诚相见,就没有找姑娘。

结果小波罗在玩乐时,被有爱国情怀的嫖客发现,打出了教坊司。回到船上,谢平遥找出了龙泉印泥给小波罗的伤口涂上,有消炎止血的效果。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离开扬州城到了邵伯闸,由于我国南低北高的地势原因,水位落差特别明显,所以这里采用了三门两室分级提水的方法,也因此导致很多要北上的船都堵在这里。

有经验的老夏一看这么多船,估计至少都要好几天才能通过。

谢平遥在陪着小波罗参观邵伯闸时,遇到了看守邵伯闸的头领郑千山。郑千山认识谢平遥,他曾经跟着他以前的上司与谢平遥一起接待过两个洋大人。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当时谢平遥对他的上司以及他很是照顾,再加上小波罗是外国人,本来就有优待政策,所以郑千山就投桃报李,让他们的船插队经过了邵伯闸。

对于洋人的船可以插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众多等待了多日的国人船只不满,其中就有漕帮的船。

老夏被吓惨了,过了邵伯闸后,就一路狂飙到了高邮。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到了高邮码头后,谢平遥在午睡时,被老夏的二徒弟周义彦(周海阔的高祖)叫醒了,想要找谢平遥要书看。

这时,老夏也找到谢平遥,表示船要检修花费不少,想让小波罗将已经走过的这段的费用结算了。谢平遥觉得合情合理,就转达给了小波罗。

小波罗很大方的把钱给了老夏。结果等谢平遥和小波罗从高邮逛街回来,老夏和两个徒弟早已经将船开走了,只剩下邵常来守着行李在岸边哭。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老夏为什么要这样不辞而别呢?原因还是他觉得再继续北上实在是太危险了,他不想冒风险。

在清点东西时,小波罗发现他的日记本不见了,一番思索下,确定是老夏的二徒弟周奕彦拿走了。

接下来,谢平遥通过漕运的朋友,找到了陈改鱼以及他老婆陈婆(推测是剧中陈睿的高祖),继续小波罗的北上旅程。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谢平遥救小波罗的命

船行至清江浦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小波罗的船被河盗劫持了。5个汉子只对小波罗有兴趣,因为他们参加过义和团,家人被洋人杀害过,跟洋人有仇。

作为翻译,谢平遥很是尽责。尽管知道有生命危险,还是被套上了黑袋子,陪着同样待遇的小波罗,登上了5个汉子的船。

到达了一个仓库后,小波罗还不知道这群人要杀他,因为谢平遥的翻译很是委婉。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死马当成活马医,谢平遥提出在临死前,要吃一顿好的,于是有3个汉子出去买酒菜了。

剩下的两个汉子是一对兄弟,少了一只手的是哥哥孙过路,弟弟叫孙过程。孙过路早就认出了谢平遥。当年孙过路带着几个兄弟到造船厂找工作,被无情地赶了出来。

当他们快要饿死时,是谢平遥见他们可怜,请他们吃了饭,而且是管够。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事后,孙过路才知道谢平遥是造船厂里的大人。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孙过路是个知恩图报之人。为了报答谢平遥的一饭之恩,他决定让弟弟孙过路将小波罗和谢平遥带走,他留下来对付去买菜的那3个人。

尽管孙过程不愿意,但在哥哥的强势要求下,只能同意。

于是乎,孙过程就把谢平遥和小波罗带离了险地,并且与老陈的船汇合了。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对小波罗和谢平遥有救命之恩的孙过程,上船当了小波罗的护卫,至于孙过路后来怎么样了,应该是死在那个乱世了。

这个是非之地,老陈当然是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由此也打乱了谢平遥原来的计划,本来谢平遥还准备回家看望一下妻儿,顺便换一批书来看。

接下来谢平遥还想跟着小波罗学意大利语,不过小波罗对此不太热情。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谢平遥要了小波罗的书和笔记本

一路到了南阳镇,小波罗在谢平遥的陪同下,被当地的守备大人接见了。守备大人应上级政策,派出了两个士兵,护卫小波罗北上。

船至济宁的时候,恰逢是哥哥孙过路的生日,孙过程说他要进城找个馆子,敬哥哥几杯酒。

孙过程在烧纸时,遇到了以前认识的拳民张群,并且有意无意间告知了自己正跟着洋人干活,他估计张群等人会对小波罗下手。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之后,孙过程就到了跟哥哥吃过饭的馆子点了一桌子酒菜,慢慢吃,直到馆子打烊。

等到孙过程回到船上,意料之中的是小波罗被一群拳民砍伤了,肚子上被拉开了一条长且深的伤口,很多值钱的东西被抢走。丢失的东西中,小波罗最在意他的手杖,因为手杖里蜡封着他的弟弟费德尔给他写的家信。

经过中医的治疗,小波罗总算是有惊无险,暂时没有了生命危险,为此谢平遥付出了一般大夫4倍的诊费。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小波罗遇刺还惊动了江苏巡抚,当时又遇到了数年不见的大暴雨,引发了运河水位上涨,这对于船通行是好事,很难得,但也让小波罗错过了考察济宁。

由于小波罗要养伤,不能上岸,剩下的日子就相对简单了,就是北上。

到了钞关,在等待过关的时候,小波罗通过与岸边老头闲聊,得知附近有好几个外国人,而且来自4个国家。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寻弟心切的小波罗不顾自己的伤口还没有好,就坚持要去找人,为此全船人出动,抬着小波罗去找人。不幸的是,此行小波罗非但没有找到弟弟,还摔倒在了泥地里,不但伤口被撕裂,更是沾染了带铁锈和牲畜粪便的泥浆。

虽然经过治疗,小波罗的伤口又被缝上了,但从临清到天津,小波罗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是越发严重,甚至经常陷入抽搐和高烧昏迷的状态。

着急的谢平遥一路给小波罗找大夫,直到找到在海河德国租界的一家英国医生开的诊所,才把小波罗的病情诊断清楚了。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莱恩医生告诉谢平遥,小波罗得的是败血症和破伤风,已经病入膏肓,无法救治了。

谢平遥还想要争取一下,莱恩医生就给了谢平遥一个北京医生的地址,是个中西贯通的天才医生。可惜的是,无论老陈的船跑多快,都没法赶上小波罗的生命倒计时。

在小波罗的最后时刻,他将自己的家当都分给了身边人,谢平遥要了小波罗的书和笔记,并且答应小波罗,要帮他找弟弟费德尔。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小波罗死于1901年8月4日,11天后,也就是1901年8月15日,光绪帝颁布了废漕令。

费德尔没有找到,谢平遥处理完小波罗的后事,将其埋在运河沿岸之后,在北京寓居多年,期间回了清江浦20多次,最终还是选择了落叶归根。

谢平遥的老婆先后怀过12个孩子,但活下来的没有几个。此后,谢平遥写了许多有关运河的文章,至死身边都放着龚自珍的诗。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谢平遥的后人谢望和

时光如梭,一转眼就到了2014年,与剧版完全不同,此时的谢望和处于离异状态,有一个儿子跟着前妻。前妻把他当成了提款机,想方设法以儿子的名义向他要钱。

从电视台离职后的谢望和,开了一间影视工作室,正在与电视台合作,拍摄一部记录京杭大运河的纪录片:《大河谭》,已经到了攻坚阶段。

不过由于台领导对于大运河申遗成功不抱一点儿希望,所以已经向谢望和传达了终止投资的通知。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虽然谢望和的家世与大运河有着很深的关系(老家在淮安),但自从他的父辈定居北京之后,他就没有回过淮安老家,所以对于大运河了解不多。

仅有的知识,大部分还是从其父亲谢仰山那里得知的。谢望和的父亲从19岁离开家乡到北京上学,到老了经常梦到小时候的运河。

通过拍摄《大河谭》,谢望和查找了许多资料,采访了许多与大运河有关的人,渐渐对于这个项目有了感情,差不多成为了半个运河专家。所以想让他中途放弃这个项目,那是不可能的事。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就在谢望和的工作室面临生死存亡的阶段,他工作室的美工小钟在网上搜到了一个两年前的摄影展,拍摄的正是运河人家的故事(邵星池在船上结婚的过程以及他父亲邵秉义和鸬鹚)。以小钟中央美院摄影专业的眼光来看,拍得非常好。

这个摄影展的作者叫孙宴临(孙过程的后人),是淮安某大学美术学院的副教授。

谢望和想尽方法都联系不上孙宴临,就亲自去了淮安。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除了找孙宴临合作之外,谢望和还带着父亲谢仰山的嘱托,要去找他的堂叔和堂伯,了却一桩心事。

在谢望和的找寻下,得知堂叔已经过世多年,堂伯谢仰止对当年推荐谢望和父亲谢仰山上大学的事情,至今还耿耿于怀。

谢仰止认为是谢仰山占了他的名额,其实本来推荐的就是谢仰山,只是当时有人将名字写错,让谢仰止误会了。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至于孙宴临,果然很不好接触,谢望和到教室去堵,都被她跑了。不过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谢望和的真诚努力下,孙宴临终究是接纳了谢望和,还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孙宴临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骨子里应该遗传下了其高祖孙过程的武人基因。在确定谢望和是她等待的那个人后,就自己主动送上门与谢望和合作。

谢望和的资金不够,孙宴临还将自己的画卖掉,把钱拿给谢望和拍摄《大河谭》。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后记

在谢望和的撮合下,谢仰止后来到了北京,见到了谢仰山,两兄弟相逢一笑泯恩仇。

2014年6月,随着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大河谭》项目一夜之间成为了香馍馍,电视台不但要继续投资,还要加倍投入。

至于谢平遥手下的小波罗记事本,据谢仰止回忆,他小的时候看过那几本写满外国字的记事本。后来捐给了市图书馆。可惜的是,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搬迁,这一套珍贵的手稿没有了。

《北上》原著大结局:谢平遥晚年回淮安养老,谢望和二婚娶孙宴临

宇哥带你读原著,感谢你阅读《北上》解析第二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