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川影童媒研究组”深入绵阳、宜宾、泸州、乐山、巴中等地的农村地区,开展了一场关于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专项调研。此次调研聚焦于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策略,旨在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提供参考。
调研发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电视和网络成为他们最常接触的媒介形式,其中网络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然而,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难以对孩子的教育进行有效监督,许多留守儿童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短视频。此外,部分留守儿童因缺乏正确的引导,对网络信息的批判性思维不足,容易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
虽然网络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娱乐资源,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些孩子表示,他们常常在完成作业后花费大量时间浏览短视频和玩游戏,甚至有时会因为太过关注里面的内容而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此外,部分孩子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在调研中,团队成员还发现,农村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相对薄弱。尽管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课程设计,媒介素养教育难以有效开展。同时,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基本覆盖,但部分家庭因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使用手机等媒介的监管不够有效,这也是影响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次调研揭示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媒介使用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反映了当前农村地区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短板。未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将继续关注这一群体,通过开展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易思静)